服务热线:0513-85321200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互联网+”开启数字长江时代
* 来源 : * 作者 : nthj * 发表时间 : 2016-07-27 * 浏览 : 306

船舶超载自动识别系统检查船舶超载。长航局供图

      你知道每天通过光纤通道的交易量吗?300亿!今天,“互联网+”已经全面覆盖人类生活,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十二五”期,伴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应用,长江航运建立了政务数据交换一张网,实现大数据共享,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来辅助科学决策,为长江航运提供更加智能化服务,开启了数字长江时代。

      建设“一张网” 实现全覆盖

    “十二五”期,从长江干线宜宾至上海段光传输线路全线贯通,长江船岸通信专网VHF系统实现链状覆盖,完成了重点区域VTS、AIS基站建设,长航系统三级以上单位的宽带接入率达95%,其中光纤到户率达到70%以上,长江流域形成一条互联互通的“高速网”,为长江航运各单位提供信息汇聚、交换、传送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长江数字航道干线网建设卓有成效。先后实施了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兰家沱至鳊鱼溪段、鳊鱼溪至大埠街段、大埠街至上巢湖段、上巢湖至浏河口段建设工程;建设重庆、宜昌、武汉、南京四个数字航道分中心,实现5400多座航标集中遥测遥控,在128处水面线突变点或突变河段建设水位遥测遥报站点,在212艘航道工作船上配置了船舶导航监控终端,在17个信号台各配置1台(套)视频监控终端、PC终端。

      数字航道工程建设实现了长江干线兰家沱至浏河口2386公里河段航标、水位、航道维护船舶的实时监控及AIS信号接入,推动了航标维护管理模式由传统的人工巡检制向监控值守制转变,航标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筑牢长江水上安全网,完成了长江干线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一期工程建设,共建成5个AIS一级中心、70座AIS基站,基本形成覆盖长江干线重庆至安徽段AIS岸基通信网络,更好地为航行船舶、船公司以及航运管理部门提供导助航和航行信息服务。

       建成了包括1个一级中心,9个二级中心、84个基站在内的VHF远程通信系统,实现各级指挥中心与现场航行船舶的远程通信,为加强现场船舶交通管理、搜救协调提供了有效手段。

      通过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和安全建设,三峡坝区基本实现了主要工作站点光纤链路基本覆盖和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防护。建成长航系统内首套基于IP分组的传输网系统光传输(PTN)系统。网络系统实现两个中心机房的双冗余连接,形成了万兆主干、千兆汇聚、百兆桌面的高标准传输网络。

      同时,长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长航局)系统内部网络基本形成,各直属局实现光纤互联互通。各直属局均已建成广域办公网络,其中光纤宽带已接入三级单位(分支局)和四级基层单位(处所),保证了各单位基层站点视频、语音、业务数据的跨区域、跨部门传输,支撑长航各直属专业局信息化的应用。

       整合信息源 创建“大平台”

    “十二五”末,长航局相继建成并投入应用长江干线应急指挥平台、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一批信息化工程项目,研究开发了100多个应用系统,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建立了长江信息共享“大平台”,支撑长江航运健康发展。

      长江干线应急移动通信平台由部署在重庆、宜昌、武汉和南京的4台通信车和武汉卫星地面站组成,即“四车一站”。

      应急移动通信车有箱体扩展功能,可供十几人在车内会商、指挥、召开现场视频会议。具有目前最先进的“动中通”功能,车辆行进中利用车顶摄像机、车内摄像机和单兵设备采集现场音视频,通过VSAT卫星传输信道、海事卫星传输信道、公共移动通信传输信道实现通信传输。

      同时,它能为现场提供应急电力、照明,实现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对接等综合保障,还具有卫星带宽分配、应急指挥调度、多点通信功能。初步实现了长江干线沿江各地4小时内抵达并保障通信畅通的能力,长江干线应急指挥平台在多次应急通信任务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沿江港航企事业单位免费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免费查询船舶、船员、三峡通航、安全、水位气象、水情、水深等管理公共信息;货源、空船期、船舶交易、人才招聘求职等配套服务信息等。港航企业还可通过船货系统、集装箱物流信息系统、危险品物流信息系统,实时了解船货状况,从而为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港航企业加入,长江航运物流数据将更加丰富和完善,逐步实现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的完整运转。

      作为长江航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坝区通航各业务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流程互通,突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对GPS、AIS、雷达和CCTV等多种安全监管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实现通航管理数据的交互共享,实现了两坝船闸及升船机的一体化调度功能和三峡坝区船舶通航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五年来,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专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长江干线航运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共享交换机制研究》、《长江黄金水道综合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实现了19类关键信息的交换共享,长航数据交换平台已经积累和实现交换的数据总量超35000万条。

       长航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整合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提高航运物流效率,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长江航运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优化软环境 提供“智服务”

       五年来,长江航运不断优化软环境,在航运安全监管系统建设、长江电子航道图推广应用和长江航务电子政务等方面加快建设,为长江黄金水道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电子巡航,即用虚拟海巡艇在电子巡航平台上对辖区水域实施现场巡航,可将船舶航行的动态信息实时显示在海事监管人员面前。“十二五”期,长江航运确定了“电子巡航”目标,确立了“有痕管理、无打扰服务”理念。以云数据中心为支撑,高度整合各种监管资源,构建统一的巡航监管预警平台,海事部门对船舶的监管方式从传统的事前监管变为事中事后监管。

       实施电子巡航,30分钟便可完成1350公里水道的巡航任务,而过去传统的巡航则需要3天。电子巡航监管系统手段的采用,有效提升了水上监管和应急救助能力,不仅将传统巡航模式转变为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监控,更极大地提升了监管精确度,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因恶劣天气、复杂水面导致的无法巡航等问题。此外,电子巡航还可为海监部门提供全程监控记录,解决执法难的问题,其数据更可为未来的大数据云计算提供决策支持。

      如果说电子巡航是船舶的“守护盾”,那么长江电子航道图就是船舶航行的“眼睛”。

       2015年1月1日,“水上GPS导航”系统——长江电子航道图正式上线,面向航行船舶、航运企业和港航管理单位推广应用,为其提供助航导航应用服务,应用范围为长江干线宜宾合江门至江苏太仓浏河口河段,共2687.8公里。

    “十二五”期,长江电子航道图从1.0版到2.0版、再到3.0版,已具备了航道信息服务、助航导航服务、辅助决策服务、管理监控服务四大类近20项服务功能,帮助指导船舶科学配载、合理选择航线、提升航运安全,进一步优化营运组织方式,提高运力的综合利用率。而现代化、智能化的航道信息服务为沿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目前,全线航道实际维护尺度发布频度提高到了每周1次,全线实测水位信息每天发布,全线预测水位信息7天滚动发布,较好地为航运管理单位、港航企业、船公司、航运船舶以及其他涉水活动提供了长江航道基础信息服务。2016年,作为交通运输部惠民工程之一,长江电子航道图在全国进行免费推广。

      同时,长航局以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务“主网站群”为重点的建设,扎实推进了长江航务电子政务,提高了各局内部办公、对外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建设长江航运基础设施、航运企业及船舶三大基础管理数据库,为公众提供了权威及时的政务信息和网上公开服务,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公共微信以及公共服务信息台等新媒体开展政务服务,以更便捷的方式为广大管理相对人提供最为高效、优质的服务。

    首次在三峡库区的轮船上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监管系统,利用3G技术,对船舶进行长江全线定位,在监控中心的电子海图上可动态查询船位及航线,全天候监测船舶的行驶。若遇险情,驾驶员只需按按钮便可向监控中心报警;乘客也可按报警钮举报船舶超载、冒雾违章等行为。同时,应用两坝联合调度智能系统、GPS远程申报系统,组合多种现代化监控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三峡大坝通航效率和安全保障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