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今年的秋季却迎来了我国首艘本土豪华邮轮“天海邮轮”的谢幕,业界无不扼腕叹息。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近年来,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邮轮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喜爱,另一方面,我国本土邮轮产业却始终裹足不前,本土邮轮公司纷纷退出舞台,可谓“冰火两重天”。在当前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本土邮轮该何去何从?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状——市场培育阶段面临发展瓶颈
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已走过“黄金十年”,从2006年仅有1艘邮轮在我国开通母港航线,出游不到2万人次;到2017年,我国邮轮旅客出入境总人数为495.5万人次,11个邮轮港共接待邮轮1181艘次……这些数字成倍增长的背后,不仅是由于世界各大邮轮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加码,更是我国消费者理念的转变,对邮轮这种新兴消费方式的接受度不断提升。
记者在翻阅资料时发现,经过“黄金十年”快速发展之后,2017年,我国邮轮市场增速有所放缓,进入了“弯道”,尤其是我国本土邮轮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据了解,在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少中国实力企业开始进军邮轮市场,海航集团、携程集团、渤海轮渡等企业开始布局邮轮市场,2015年11月,“海娜号”退役,“天海新世纪号”邮轮、“中华泰山号”邮轮、“钻石邮轮辉煌号”等在持续经营,天海邮轮作为我国本土邮轮的代表,曾经被誉为中国本土邮轮市场上“最靠谱的模式”,但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企业经营压力巨大,在携程旅行网和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合资经营了短短三年后以“分手”告终。
窥一斑而知全豹。难以为继的天海邮轮折射的不仅是单一公司的境遇,也是我国本土邮轮产业的发展困境。
大连邮轮旅游促进会秘书长马博文告诉记者,我国本土邮轮大多是单船经营,势单力薄,盈利性较低,甚至亏损严重。本土邮轮企业运营的航线多是东南亚航线和日韩航线,与外籍国际邮轮巨头正面竞争,差异化优势不够明显。再加上,国内邮轮市场普遍采用旅行社包船模式,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价格战的出现,使得邮轮的客户群体主要吸引“中国大妈”,无法吸引中高端客户群,以至于本土邮轮经营困难。
有人认为,天海邮轮的黯然退场是因为生不逢时?相关专家指出,天海邮轮的谢幕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本土邮轮的管理系统并不成熟,混合管理的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再加上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竞争残酷,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热度的放缓带来需求的下降,长期低价竞争使国内邮轮公司在国际三大邮轮经营公司夹击下生存艰难。诸多因素的叠加,导致天海邮轮黯然退场。
“当前邮轮市场正处于调整期,也是行业良好生态构建的时期。”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认为,市场增长趋于缓和,过去几年快速增长所凸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一方面,企业在差异化方面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客票系统的运行以及船公司直销比例的提升,都有助于形成市场的价格趋于良性。“天海邮轮所走的路径没有问题,只是合资方稍微心急了点。”
弯道并不可怕,弯道减速或许是为弯道超车做好准备。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东分析称,经过几年的蓄势、调整,目前中国邮轮市场正在经历“理性回归”的拐点,“预计到2021年会开始有一个快速的增长”。
症结——外资跑马圈地 本土企业盼“输血”
随着邮轮市场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邮轮发展指明方向。如2015年,我国发布了《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计划2030年前,全国沿海形成以2个至3个邮轮母港为引领、始发港为主体、访问港为补充的港口布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提出,“加快实现邮轮自主设计和建造”“进一步优化邮轮母港和邮轮码头建设布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出入境”等。
即使政府高度重视邮轮产业发展,为何仍然难觅本土邮轮身影?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邮轮市场的主角更多的是外籍邮轮,我国对于外籍邮轮公司的市场准入限制较少,积极鼓励邮轮市场的发展,使得歌诗达、皇家加勒比等企业在中国各个区域市场布局邮轮船队。面对外籍邮轮公司跑马圈地,抢占中国市场,本土邮轮公司存在着邮轮吨位小、品牌价值低、资金实力弱、运营管理能力弱、邮轮人才匮乏等问题,以至于在竞争中难以发挥本土优势。令人惋惜的是,我国至今没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邮轮注册地在中国,悬挂五星红旗,目前的本土邮轮跟很多外籍邮轮一样注册在巴拿马或巴哈马,悬挂方便旗。
“挂方便旗,就应该与国外的公司一视同仁,本土公司难以与之竞争。如果本土邮轮挂五星红旗,相关的税费太高。”谢燮指出,购买二手船舶,会面临进口关税较高的问题;在中国的船厂造邮轮,一方面中国船上的技术能力待提升,另一方面船舶配件和配套仍然依赖国外,依然存在进口关税高的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在过去的多年里,为了促进中国邮轮市场的扩大,我国在很多有利政策方面都是针对邮轮市场,对所有的邮轮公司一视同仁,注重邮轮市场的培育,但缺乏对本土邮轮公司的专项支持,使得本土邮轮公司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本土邮轮品牌除了面临着较大经营压力,还存在购置税费较高、报废年限短、购置资金高、南海区域邮轮发展缓慢等困境。
邮轮产业作为“黄金产业”在我国却出现经济贡献度较低的问题,邮轮产业的“黄金属性”未能产生。马博文指出,邮轮经济是全产业链经济,目前在我国仅仅在下游分得一杯羹,本土邮轮要取得突破,还得从产业链上游稳扎稳打。我国邮轮市场未来潜力巨大,但如果只有亮眼的数据,而缺乏实际的社会经济贡献,我们只是得到了“靠泊量和接待的出入境游客量”等方面的数据,其发展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关邮轮企业代表呼吁,希望在邮轮购置方面,能够降低注册在我国,并悬挂五星红旗的邮轮税费,鼓励本土企业购置邮轮。同时,适当延长邮轮的使用年限,建议延长先进使用年限的1.5倍左右,将邮轮的报废年限与货轮和客滚船区别对待,降低本土邮轮企业的财务压力。
未来——强化自身“造血” 赢得发展机遇
“中国邮轮产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表示,近年来国际邮轮市场“东移”特征凸显,亚洲及大洋洲邮轮市场规模增速远超欧美地区。“以我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邮轮市场需求激增,正在推动以大型豪华邮轮为代表的邮轮产业进入黄金时期。”
拥抱黄金时期,本土邮轮产业大有可为。据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内邮轮旅游将达350万人次,国际邮轮旅游将达30万人次,运营邮轮达25艘,其中中资邮轮船队达5艘,并有力拉动邮轮设计制造、港口运营服务、旅游商业商务、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邮轮产业的市场潜力仍然被业界看好,建立本土邮轮品牌,组建本土邮轮公司的呼声依然高涨。近来,中船集团也开启了邮轮的设计建造,成立邮轮产业基金;武船集团与精英邮轮签署了“本土豪华邮轮、极地探险邮轮项目合作协议”;港船重工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签署了“设计研发8万吨豪华邮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另外还有不少本土企业力图进入邮轮市场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豪华邮轮。
当前,破解本土邮轮发展难题,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显得有尤为关键。对于下一阶段本土邮轮如何发展,专家们也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谢燮表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本土邮轮发展,一是由小及大。先发展小型高端邮轮,相应的船舶投入不高,只需要提供高品质的服务,相对容易介入,面临的风险也较小。二是由高端到大众。小型邮轮一定是服务高端人群,为中国的富裕阶层打造高品质的休闲空间,积累经验后再向现代大众型邮轮进军。三是建立中国文化符号。邮轮业的核心是差异化,本土邮轮的差异化一定不是学欧美,而是找到中国文化符号,并且在船上用恰当的方式体现,在叠加上一些中式服务和中式活动,先对中国富人有吸引力,然后逐步吸引外国人在船上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我国本土邮轮还需解决多点挂靠的问题,是否挂五星红旗的问题,以及是否可以运营赌场的问题等。”马博文提出,可以利用政策突围,港口间合作突围,同时开发新航线,推出岛屿游突围等,加快本土邮轮的发展。
还有专家建议,首先要提升本土邮轮品牌的竞争力。不仅要打造“本土邮轮”,更要扛起打造国际邮轮“民族品牌”的大旗,同时,要将“本土邮轮”开往国际邮轮市场,实现以国外邮轮港口为“母港”或“访问港”,打造“中国的国际邮轮巨头公司”,进入世界邮轮市场的第一梯队。其次要加强专业邮轮人才的培养,邮轮人才不仅需要邮轮运营管理人才,也缺乏邮轮服务人才,另外也需加强国际邮轮公司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最后要加快邮轮配套产业的发展。国内邮轮产业起步晚,缺乏与邮轮产业配套的餐饮、旅游、免税店等产业也是制约国内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唤醒了我国邮轮市场这条“巨龙”,然而我国本土邮轮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上下齐心、凝聚合力,方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